富美特咨询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产经企业
新闻中心
中国食品
权威发布
国际食品
国际预警
食品科技
外讯导读
观点评论
产经企业
会展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经企业
向“新”求“质” 益生菌行业创赢未来 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微信号   时间:2024-05-24  点击数:1     
  5月22-24日,以“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行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十九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主任委员、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宗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等食品领域院士专家、益生菌原料生产及应用企业代表近700人参会。
 
  与会专家以前瞻性视角全面分析了全球益生菌科技发展态势,并对如何以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理念与思考,建议科技与产业进一步强化协作,为我国益生菌产业注入更多科技内涵。
 
  纵观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已悄然而至,此次大会是一次益生菌领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首先,当前益生菌的科学研究面临“新”变革,成果的落地转化能力需要“质”的跨越。益生菌行业应强化益生菌菌株系统化的研究,不断强化菌株科技内核,让更多的明星菌株服务于百姓健康;二是益生菌的产业发展需要“新”方向,有效的科普供给能力亟待“质”的提升。应逐步构建益生菌功效性科学证据体系及向消费者科学传播转化体系,基于科学事实与法规要求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三是益生菌的管理模式迎来“新”变化,产品的标准化控制水平需要“质”的突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积极推进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备案管理的相关研究,益生菌备案有望落地,益生菌行业要更好地修炼内功,接得住、用得上这一政策红利,维护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益生菌行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对于益生菌行业的未来发展,要深度挖掘本土益生菌资源,构建自主知识产权菌种保障体系;要明确益生菌生物学功能的科学内涵,保障优良菌株的供应。在对益生菌科学内涵不断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开发更精准、更高效的优良菌株选育策略;要促进多领域协同创新,拓展益生菌的应用边界。需要进一步推进食品科学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融合多领域的产业技术优势,共享高质量资源,进一步延伸益生菌的应用空间;要进一步推动益生菌科普工作,以科学共识引领益生菌消费的新生态。在进行益生菌科普工作时,应向公众传递客观、准确的信息,避免误导和夸大宣传。
 
  益生菌作为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民贡献发展红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广东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农业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省份之一,农业微生物产业基础好,先发优势明显,有着“资源优势足、市场优势大、创新优势强”的特点。广东聚集了以吴清平院士等为领军科学家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微生物相关企业超3000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支持广东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助企发展、助农增收。
 
  为科学指引益生菌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会议期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多领域专家研究,形成人体肠道菌群主要特征的五大专家共识,发起“科技创新培育益生菌新质生产力行业倡议”,聚焦全球乳业技术创新、益生菌科研基金、人才培养以及科学共识等方面内容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IFF、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健合(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年度科技合作并签约。
 
  大会期间,近80个精彩报告汇聚起全球益生菌年度科技智慧与产业创新思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国庆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顾青教授;南开大学特聘杰出教授王硕、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张兰威共同主持大会报告

  吴清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CIFST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重要健康微生物菌种定向选育及功能产品研发
 
  微生物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诸多领域中扮演“主角”,发展微生物产业是国家战略需要。尽管微生物资源丰富,但被人类认知的不足10%。同时,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益生菌对特定疾病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机制研究仍非常缺乏,益生菌领域迫切需要可靠的研究来阐明其确切的作用机理。要构建健康功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建成我国微生物组大数据平台;要挖掘健康功能微生物与慢病防控的分子机制和关键技术;解析健康功能微生物重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慢病防控新机制。
 
  孙志宏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从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到高通量精准筛选、高密度培养、高活性乳酸菌制备关键技术的攻克,再到靶向肠道菌群改善健康的落地应用,以及在众多乳制品和发酵制品中实现中国自有菌株的技术和产品突破,为我国益生菌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周宏伟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院长

  肠道微生态:从基础发现走向临床转化
 
  人体微生物组是重大疾病的潜在革命性新靶标。人体微生物组对宿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菌群紊乱是子痫前期潜在关键病因。此外,肠道菌群是卒中多个危险因素的共性基础。研究团队发现,卒中后以肠杆菌科为纽带的肠脑因果互作新机制,肠道菌群是卒中急性期及后遗症期脑部炎症与损伤的关键病因。
 
  蔡英杰 阳明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益生菌与菌脑肠轴
 
  从自闭症小鼠模式出发探讨PS128对菌脑肠轴的影响。研究表明,VPA诱发自闭症模式小鼠摄取PS128可改善社交行为缺陷。此外,研究发现,益生菌菌株及其衍生的后生元,可以有益地调节衰老的基本生理机制,减缓生理衰老过程,从而延长宿主的健康寿命。
 
  徐进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一室主任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备案工作赋能益生菌产业新发展
 
  菌株、量效、备案成为行业当前发展的关键词。在2019年之前,益生菌产品更多的是走注册路线,现在拟通过备案这一途径释放企业的发展潜力,让企业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益生菌科技界及产业界为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备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益生菌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日益成熟。组学技术赋能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从备案到产品市场化的科技创新,还要形成合力逐步形成标准体系,助力行业发展。
 
  艾连中 CIFST益生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未来益生菌与合成生物技术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工程化益生菌,正在成为生命健康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国外生产的工程化益生菌饮品已上市,用于防止饮酒引起的宿醉。在未来益生菌应用方面,要做好相关的技术储备。如研究团队重构番茄红素合成途径,有效提升了番茄红素产量。未来,还可以继续对其优化。此外,工程化益生菌也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中。如用于治疗高尿酸症等代谢性疾病。工程化益生菌是益生菌功能的延伸,可通过对功能基因的调控和改造,强化益生菌底盘的功能。
 
  赵方庆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靶向菌群的精准干预
 
  菌群标志物识别面临批次差异、标记物差异及方向差异等诸多挑战。而基于互作网络的菌群标志物识别成为新思路。此外,在肠道菌群的调控方面,从经验干预到理性设计。早期的干预是通过膳食、营养来实现,如今粪菌移植在临床上成为调控肠道菌群的靶向干预途径。“菌-肠-脑”之间的交互不是单向的,而且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干预对“菌-肠-脑”轴有一定的影响。
 
  金苏 CIFST益生菌分会副主任委员、IFF Health 亚太区总经理

  解码益生菌消费和创新趋势
 
  益生菌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缘于“两个现象,三个认知的提升”——胃肠道疾病、老年趋势明显,对免疫、女性健康等三方面的认知增强。中国益生菌补充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消费认知提升、产品功能细分和电商渠道的拓展,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量。随着科研的持续发展,益生菌剂型创新越来越多元,消费者对产品剂型研发充满期待。同时,更多新兴功能受到欢迎。预判与大脑健康、女性健康(如更年期)相关的产品将迎来高增长。
 
  松田 一乘 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食品研究部第六食品研究室室长

  探索益生菌调节肠-脑轴的新功能
 
  肠道微生物组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和心理状态,这是大脑和肠道之间的双向交流。亦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的失调与痴呆症有关,研究认知功能功效的益生菌相关研究正在受到关注。未来的研究有望通过肠脑轴进一步阐明益生菌的新的生理作用,并从维护身心健康的角度扩大益生菌的应用。
 
  翟齐啸  CIFST益生菌分会副秘书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

  益生菌与食品组分的互作
 
  益生菌不应被孤立地作为一种微生物进行功效研究,在对益生菌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食品组分的影响。食品组分对益生菌的丰度与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江南大学“益生菌理论与技术”研究团队在研究中挖掘得到12条“食品组分-益生菌-表型”关联网络的互作路径,此外还阐明了长双歧杆菌通过abfA基因簇利用膳食阿拉伯聚糖,并缓解便秘的机制。
 
  王然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副教授

  益生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改善作用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 和上腹痛综合征(EPS) 。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相比,FD患者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粪便中产丁酸的粪杆菌相对丰度显著减少。肠道菌群可以作为FD治疗的关键靶点,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FD症状,但相关机制尚缺乏研究。

  肖 金忠 日本森永乳业株式会社理事、顺天堂大学客座教授

  双歧杆菌与母乳低聚糖(HMOs)的协同效应及作用机制
 
  新时代下,需要重新认识亲和人体双歧杆菌(HRB)。双歧杆菌是母乳喂哺婴儿肠道里的最优势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在肠道里产生醋酸与乳酸。至今已发现了100多种双歧杆菌。亲和人体双歧杆菌能够产生多种对宿主的健康有益的代谢产物。有研究表明,HRB可以将有毒物质的前体吲哚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吲哚-3-乳酸 ILA,从而起到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另有研究结果表明,HRB 与 HMO的配比,是改善婴幼儿肠道环境与健康状况的可行策略。
 
  其他精彩内容
 
  除了大会报告外,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益生菌、益生元生物学特征与宿主健康”“益生菌机理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益生菌、益生元与生命早期健康的科学循证”“益生菌与肠-脑轴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实践”“后生元及其健康机制研究前沿”5个专题。此外,第三届益生菌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也同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