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苏晓梅 徐扬 昨天,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活动,并为市民提供了实用的假冒伪劣保健食品鉴别窍门。
在河西区谊景村社区活动现场,不少社区居民前来询问平时遇到的消费问题。市市场监管委保健食品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一是“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二是“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兜售保健食品。三是“免费活动”为洗脑,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促销活动。四是“权威证明”属虚构,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权威性和说服力。五是“专家义诊”是骗局,不法商家雇用所谓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体检后,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
市市场监管委相关负责人提示,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一要认清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有“蓝色草帽”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目前市场上存在卫生部(1996年11月至2003年7月)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10月之后)批准的保健食品产品。二是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