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7月14日讯(西部商报记者甘菊萍)近年来,保健食品市场持续火爆,营销模式不断升级,其中不乏鱼目混珠者,不靠产品质量,靠“忽悠”成部分不法之徒借机揽财的法宝。特别是加入炒作高科技概念的产品,部分消费者更是对此偏听偏信;保健食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宣传”,一波又一波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免费“健康讲座”扑面而来。
黄女士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年初老人家参加了一次保健食品的聚会后,听信现场“专家”建议,购买了保健食品经销商推荐的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并擅自停用了自己的降压药,黄女士怎么都劝不住。服用了一段时间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后,老太太的血压非但没有降下去,血糖却升上来了。“老人被‘洗脑’之后,就会认定儿女阻止买保健食品就是不孝顺。”提及此事,兰州市某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直摇头,作为医护专业人员的他也无法阻止父母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购买保健食品。
记者采访发现,对于买得特别多的“会员”,保健食品公司会授予他们一些“职务”,邀请他们当嘉宾并在主席台上给其他老人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带他们去旅游、就餐等,从高额利润里挤出一点小甜头让老人深陷迷局。打“亲情牌”、投老人所好,年轻的促销人员免费给老人量血压,时常带些米、面、油、鸡蛋等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嘴巴特别甜,进门就喊爷爷、奶奶……这些让深感孤独的老人很是受宠,和促销人员无话不说,老人什么时候发工资,银行卡上有多少钱,都被对方摸得一清二楚。
兰州市城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淑宁副局长说,目前,有关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的投诉接连不断,今年上半年,仅城关食药局就接到投诉17起,立案处理6起,但因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活动隐蔽性强、活动时间短,监管部门接到群众投诉去查时已是人去楼空,有的营销者还和监管部门玩“躲猫猫”的游戏,在早上五六点开始营销,在九点之前活动已结束,如果没有当事人的投诉,监管部门根本无从知晓。
为了严厉打击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兰州市房管局曾联合下发致社区物业管理负责人的一封信,要求对方保证不为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会议营销活动提供场所、搭建平台;城关区食药局对辖区具有承办会议能力的酒店、宾馆实行约谈,签订《会议场所拥有者杜绝会议营销保健食品责任书》。然而,有些酒店和宾馆在被约谈并签订责任书后,仍旧给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提供场地,把签订的责任书当作一张废纸,根本没有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兰州市工商局商广科工作人员表示,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法律上没有具体的依据,说要禁止、取缔根本无法可依,尽管新的广告法规定了保健食品广告中的“五不能”,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取证有很大难度。宣传过程中,把产品功效说得十分夸张,而这种“口头上的功效”并不体现在产品信息上,只能从讲师、专家口中听到,这种口口相传的会议营销模式,很难把证据落实到白纸黑字上。所以针对保健食品会议营销存在的法律空白,这确实需要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立法部门出手,对此作出明确的界定,需要各个职能部门联合起来,从法律层面上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法规的方式,就保健食品市场管理拿出操作性比较强的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