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研讨会上,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巡视员王喆、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王万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来自芬兰、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与国内专家一起,在会上分享了益生菌与肠道微生态、益生菌与疾病预防,以及益生菌功能性研究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所长,南昌大学副校长谢明勇教授,台湾阳明大学特聘教授、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前主席蔡英杰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杨瑞馥研究员等业内专家作了大会报告。
国家日益重视益生菌产业科技发展与支撑能力建设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王喆在致辞中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对肠道健康和肠道微生态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随着这股研究热潮,益生菌产业步入了新的时期,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乳酸菌饮料为代表的益生菌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正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健康诉求、寻求差异化竞争的产品高地。
王喆谈到,科技部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益生菌产业科技发展与支撑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目前的“十三五”期间都部署安排了多项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了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发展和产业化升级,努力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及益生菌食品的市场化,加强了我国益生菌制品加工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他强调,在将来,会面向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实现产业科技创新的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创新主体、创新基地、创新空间、创新网络、创新治理、创新环境六个方面进一步建设创新体系。王喆表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秉承着加强科技产业对接、推进公众科普的信念,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为促进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搭建了非常有利的学术研究和产业化合作平台。此次研讨会将进一步加强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对话沟通,让益生菌产业更加充满生机。
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
在千亿级的大健康产业中,天生拥有健康基因的益生菌行业,从其诞生开始就迸发出勃勃朝气。欧睿国际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大部分益生菌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益生菌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相关报告指出,我国益生菌市场发展前景巨大,2020年产品规模将会接近850亿元。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在会上指出,目前,益生菌产业备受全球关注,在北美、欧洲以及亚洲地区,益生菌行业增长迅速。在我国,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界对于益生菌技术应用更加科学与理性,整个产业进入稳步增长的新时期。同时,她剖析了制约益生菌产业发展在标准法规、菌种产业化,“死菌与活菌”等方面的痛点与难点。她表示,益生菌产业就像一棵快速成长中的小树,需要时间体验积累和延伸,行业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基业常青。
中外“大咖”聚焦益生菌与人体健康
在益生菌与肠道微生态研究领域,科技界运用分子生物学、宏基因组学、益生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深入研究消化道微生物或益生菌与宿主营养代谢、免疫、生长发育、健康、疾病以及产品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特别是通过肠道宏基因组,发现有价值的微生物功能基因,并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这已成为近年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此次研讨会上,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杨瑞馥研究员介绍了从病原到致病栖生菌普角度增进对健康的新认识,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所长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对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研究的进展等内容进行了报告。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益生菌与老年人群的健康关系也备受关注。日本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奥村 刚一研究员就干酪乳杆菌代田株(LcS)与降低老年人群感染风险以及对压力应激性腹部症状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享,杜邦营养与健康事业部的专家分享了益生菌对于老年人免疫健康的功效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科学家们还在积极探索益生菌与人类情绪的“魔性关系”。随着“菌脑肠轴”概念的逐渐浮现,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忧郁,自闭症,慢性疲劳等神经心理领域,都将是益生菌市场的新目标。会上,来自台湾阳明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蔡英杰教授讨论了精神益生菌的生理功效,以及如何由肠道着手增进精神心理健康,舒缓包括紧张、忧郁、焦虑、自闭等症状。他以近年发表之精神益生菌PS128为例,讲述精神益生菌之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在舒缓忧郁症、肠躁症、巴金森氏症病症之研究。
益生菌菌种的本土化与产业化加速
研究发现,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长期食用的发酵乳是不同的,其中的益生菌种类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研究益生菌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意义重大。如何选出适宜国人的益生菌菌株并商业化,将是我国未来益生菌行业的研究重点之一。
国外菌种产业界在菌种筛选、培育以及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其后端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技术优势,值得我国相关研究机构与企业借鉴。
当前,益生菌除了被应用于乳酸菌饮料、酸奶、泡菜之外,在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益生菌产品的日趋多元化,需要的是扎实的科研为其夯实基础,如何疏通益生菌研究与产业多元化的有效对接之路,是当下诸多研究机构与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大会期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副校长陈卫教授围绕如何建立益生菌研究与产业化对接的有效平台,分享重要观点。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和与会者一同分享了近年来在干酪乳杆菌(LCZ)新功能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副校长谢明勇也分享了益生菌在果蔬技术方面的成功实践。蒙牛集团低温事业部产品研发总监孙健就企业介绍了LC-37副干酪乳杆菌在乳酸菌饮品中的应用研究。
此外,大会主办方还特别邀请到国家食药总局特殊食品注册司的相关负责领导就保健食品的政策与法规新动向同与会代表分享。
我国食品用菌种的管理法规不断完善
作为食品工业重要原料,食品用菌种已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调味料、发酵蔬菜等各类食品。目前,我国食品用菌种以“名单制”的模式进行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对食品用菌种的管理,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自2013年开始制定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障此类产品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菌种》的标准制定项目任务下达,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该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积极收集行业相关数据,深度参与标准文本的撰写,并于本次大会前夕召开标准工作组会议,讨论了标准文本的撰写工作。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凤琴研究员、田静副研究员,就我国食品用菌种管理现状及进展分享最新情况。
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养乐多共同主办了主题为“乐享‘菌’活力,健康‘肠’相伴”的消费者课堂,并组织相关代表赴呼和浩特当地高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参观。
有专家表示,正是由于科技界和产业界十几年的密切合作,悉心浇灌,才使益生菌产业逐渐枝繁叶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科技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才能永葆我国益生菌行业之树长青。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站点地图 联系我们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京ICP备050613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