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健美运动员因误服国外不知名运动营养品导致尿检超标,遭禁赛三个月的消息震惊健美圈;几年前健美冠军潘敬辉因误服含兴奋剂的营养品导致丢冠的余波未平,运动营养食品再现负面消息,不禁让人们对这类食品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心怀疑虑。
“运动营养食品产业想要获得良性发展,要在规则制定中沿用食药监管‘四个最严’的思路,以科学的方式做好经济效益研究,用最佳措施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领头企业也须在生产经营中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在发展中找准定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在近日召开的“运动营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生产许可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上如是表示。
1 被纳入重点监管序列
2017年7月11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施《北京市运动营养食品生产审查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审查方案》)。如果说2016年11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 24154-2015)》开始实施,运动营养食品身份的正式确立,那么北京这一全国首个运动营养食品生产审查方案的推行,则意味着运动营养食品被纳入重点监管序列,准入“门槛”大幅提升。
据介绍,《审查方案》根据《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等食品生产许可管理体系框架制定,其生产许可分类为特殊膳食食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秘书长李奇庚表示:“《审查方案》是与《通则》相结合的配套文件,其出台与实施旨在为规范运动营养食品企业和运动营养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提供技术支撑。”
李奇庚介绍,《审查方案》对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研发管理、进货查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添加剂管理、出厂检验、标签标识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其中,要求生产过程需符合相应的食品类别卫生或生产规范;原辅料不得添加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用物质;企业应对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逐批检验。同时,为避免误导消费者,《审查方案》特别要求“在标签中注明食品添加剂使用参照相同或相近的类别名称”及“不能做任何功能声称”,如某种运动营养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按照固体饮料使用,在产品标签上也应注明。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杨则宜研究员表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兴起,不仅为我国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国外品牌的目光,各色品牌涌入甚至占领了整个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审查方案》的出台,相当于给民族企业发放了‘出生证’,为国内企业发展点亮航标灯。该《审查方案》尽管处于试行阶段,但却实现了从标准到监管的落地。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能引导企业研发、生产以及行业发展,也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2 产业亟待规范化发展
有数据显示,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国运动领域的消费增长了近5倍,已经突破8亿美元,健身人群数量多达5亿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作为我国食品工业转型的重要板块,运动营养食品产业迎来了茁壮成长期,运动人群的加速聚集及多元化需求为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来自康比特的数据显示,2009~2015年,我国运动营养产业以25%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高速扩张。预计到2020年,运动营养产业规模将达到46亿元。”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厚增介绍说,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已从单纯的运动营养补充转型至体育科技和健康管理。产品呈现细分化发展态势,针对专业运动人群、青少年运动人群、跑步人群、健身健美人群、户外运动人群的产品相继上市。
然而,在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乱象频显。据白厚增介绍,此前由于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大量国外企业利用海关政策上的漏洞,用低价倾销的方式将产品输入国内市场,加上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运动营养知识,没有足够辨别力,导致市场受到大量劣质低价产品冲击,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一部分消费者把运动营养食品当成含兴奋剂的药品,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则将运动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混为一谈。”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如今越来越多国外品牌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涌入国内,但由于国外产品标签多为英文,虚假宣传成分难以明确,消费者往往难以清晰界定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含量。
“除肌肉科技被西王集团收购外,国外运动营养食品目前进入国内,均为代购。这些产品即使出现重金属超标、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等严重问题,消费者也很难追责。”白厚增介绍说,只有产品落地、没有企业落地的情况在运动营养食品市场大量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很大。同时,由于缺乏有关生产监管的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无法落地,本土企业只能按照普通食品的标准来配方,有些功效无法实现。例如,由于肌酸添加受限,本土企业也就失去了与国外产品竞争的可能性。
“只有监管部门严格监管,为运动营养产业建造一个牢固的‘门槛’,行业才能健康发展,不会被人钻空子。”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
3 做大做强前景可期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35亿人,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业内一致认为,该计划吹响了运动产业大发展的集结号。
运动营养产业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市场已趋向成熟。据了解,英国运动营养市场2014年实现了16%的增长,总额达到3.1亿英镑;美国运动营养市场总额更是达到59.5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欧美运动营养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国民运动营养知识的普及以及企业着力精准挖掘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运动营养产业应走中国特色道路,多做科学创新,找准定位,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领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自律,清晰定位运动营养消费人群。”严卫星表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分会理事长焦颖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专业健身人员每天进行锻炼,具有丰富的运动和营养知识,且大多有着长效增肌需求,是高利润率运动营养补充品的消费主力;业余健身者活动量稍低,基于功能性考虑,倾向于消费一般性的运动营养品。运动营养食品企业应精准定位运动人群刚性需求,实现快速发展。”
针对运动营养食品企业的发展路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运动营养食品属于食品,但与普通食品比较又有明显区别,不能把运动营养食品做成普通食品,企业要找准定位,“用科学、生动的语言讲专业的事”。
“作为一类特殊膳食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的生产要求十分严苛。”白厚增指出,“如今消费者对产品需求更趋专业化,运动营养食品企业不光要面对国内生产企业竞争,还要应对国外生产企业的‘侵蚀’。在巨大的市场诱惑前,企业首先要端正态度,把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放在第一位,以放心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维护市场、占有市场,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