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特咨询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地方法规 » 安徽
法规
法规动态
国家法律
食品法规
地方法规
进出境法规
国际法规
行政许可
其它相关法规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法规 » 安徽
关于印发2014年食品药品风险管理及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皖食药监风险秘〔2014〕110号)
  文章来源: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时间:2014-04-04  点击数:197     
 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德、宿松县市场监管局:
 
  现将《2014年食品药品风险管理及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4年3月28日
 
  2014年食品药品风险管理及保健食品
 
  监管工作要点
 
  根据国家总局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2014年食品药品风险管理及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按照“强化基础,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科学部署实施抽检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食品药品风险监测网络,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统计和形势分析,稳步推进食品药品风险预警和交流工作,继续加大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统筹部署食品药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
 
  1.按照国家总局的部署,落实2014年国家级食品、保健食品抽检监测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承检分工,严格界定责任,确保抽检监测工作圆满完成。
 
  2.制定实施省级食品药品抽验工作计划。按照“统一制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紧密结合我省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实际,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 精心制定计划,形成与国家抽检监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扩大我省抽检覆盖面的良好局面。综合地域、业态、规模等因素,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省的较为完善的食品药品监测网络,着力推进计划的规范、有序实施。
 
  3.加强抽检监测培训,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以组织开展全省食品药品抽检监测培训为抓手,逐步建立抽检监测队伍,提升食品药品抽检监测工作水平。通过以会代训,达到明确工作分工、熟悉工作程序、强化工作要求。建立“四品一械”抽检监测工作规范,规范问题样品信息报告和核查处置工作流程,实现抽样、检验等食品药品监测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保障食品药品抽检监测工作的有效运行。进一步加大考核工作力度,建立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对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问题样品复核机制。启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据系统建设。
 
  4.加强抽检监测结果分析研判工作。建立省局各相关处室、承检机构、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省食品监督所联席会议制度,对处置的问题样品品种、发生原因、生产经营者所在区域等情况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对发现可能存在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苗头性问题,提出风险预警建议,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5.筹建全省食品风险评估委员会。充分发挥全省食品专家人才的资源优势,在省内相关高校、科研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疗机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等单位,遴选相关专家,组建全省食品风险评估委员会,构建完善我省食品风险管理智力支撑体系。
 
  二、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交流、预警工作体系
 
  6.探索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为基础,以全省食品风险评估委员会、相关技术监督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专家评估制度,对药品、化妆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开展再评价及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食品药品敏感性问题、行业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及时进行分类评估,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7.完善风险预警交流体系。建立风险预警交流制度。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的工作规范或指南的基础上,探索研究我省食品药品风险预警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发布、处置工作程序。协调建立与农业、卫生、质检、检验检疫等部门有关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和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衔接机制。依托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建立风险交流秘书处,建立各市风险交流联络员队伍,逐步形成从上到下食品药品风险预警交流的工作体系。
 
  8.积极开展风险预警。探索研究我省监测数据风险预警模式,广泛收集、科学分析风险信息、逐步建立面向行业、部门、区域、公众等不同层次的预警方式。进一步丰富风险交流形式。加强与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各类媒体的合作,创新交流载体,拓宽交流渠道,适时发布季节性、节日性、时令性风险预警。
 
  三、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统计和形势分析工作
 
  9.根据国家总局的部署,逐步建立我省食品安全统计体系。确立统计指标、建立统计分析信息化系统。
 
  10.开展食品安全形势分析。依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性抽验以及收集的各类数据信息,开展定期食品安全形势分析,逐步形成常态化机制。
 
  四、强化保健食品监管,突出抓好综合治理
 
  11.巩固和扩大打“四非”专项成果。继续以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案件为突破口,采取摸底排查、突击检查、公开曝光等方式,继续保持打“四非”的高压态势,巩固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净化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打建结合,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夯实监管工作基础。
 
  12.加大保健食品日常监管力度。转变工作思路,集中监管精力,采取飞行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以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等为重点品种,以批发市场、超市、药店、农村市场为重点场所,以生产聚集区、问题多发区以及主导产业区为重点区域,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原料采购、进货查验、台帐建立、索证索票、规范生产、产品检验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监管档案,探索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推进保健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试点工作。继续加强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公众对保健食品安全的信心。
 
  五、提升工作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13.开展前瞻性和基础性调查研究。鼓励探索保健食品监管难点,研究风险管理课题,围绕科学监管、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开展前瞻性和基础性调查研究,争取破解食品安全工作的难题。适时组织全省风险管理和保健食品监管调研成果遴选及汇编。
 
  14.推进市、县监管责任体系建设。确保食品药品风险管理及保健食品监管承担机构、人员、责任三明确。
 
  15.加强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结合总局、省局的培训计划,加大对基层保健食品监管、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法律法规、业务理论学习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